经济学家陈奕名:假日经济的下一个机会在哪里?
时间:2015-10-08
来源:未知
责编:
一.假日经济和跨境消费的尴尬境地
好好的一个假日经济,本应该大力度促进国内的各行业经济增长,却一不小心肥了别家的钱包,拿日本来说,根据日本新闻网报道,国庆期间,从中国各地飞往日本的飞机基本都处于满座,日本政府观光局上海事务所称,从上海前往日本的豪华客船也比去年同期增大了4倍,而日本政府观光局统计说,国庆期间中国赴日旅游人数达到45万人,消费总额达到1125亿日元。都说现在经济形势不好,大家都没有钱消费,那这1125亿日元的经济增量是怎样爆发出来的呢?二.商业无序炒作和盲目跟风的单次消费矛盾
更有意思的是,出行的这7亿多人,不管境内还是境外的都有个共同特点,就是一股脑的干一件事,要么一起买马桶盖,要么一天之内用人头封锁一个旅游景区,而作为商家为了更好的吸引消费者,在国庆之前就已经开始各种的商业炒作,唯恐错失难得的商业机会,而这种炒作更是为糟糕差劲的消费体验埋下了伏笔,有现金流就好,品质就再说了。而作为消费者,很多地方反正也就是去一次,拥挤就拥挤了,反正我来过了。这两种矛盾的心态带了的病态经济增量反而是旅游体验的核心,这是很麻烦的事情,这种通过短期的病态爆发模式释放带来的经济增量只会损害长期的经济发展。三.传统文化缺乏传承和引导
中国作为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历史大国,有着非常多的文化传统,拿节气和纪念日来说,从打春开始,中秋、端午,国庆、建军,妇女节,儿童节等等纪念日一年排下来也将近上百,如何规范化的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引导,从假日经济来说,直接带来的就是各区域各地方的经济增量,而这样的系统研究却迟迟没有完善,这不仅仅是假日办的事情,要有更多相关的国家机构参与深入研究,更要让地方政府甚至重要的商家参与,这里面所带来的经济增长对各地经济和全国经济都有着巨大的帮助。四.商业系统的经济增量机会
作为商家来说,不管是在消费链条的哪个环节,也应该深入反思,如何通过持续的系统化的增长来提高自己的品牌收益和现金流收益,而不是靠着假日经济的突飞猛进来自我欣喜。你怎么不想想,没有假日经济,你又如何面对气势汹汹的互联网电商的大冲击呢?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