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信不仅仅只是一家P2P公司,其业务涵盖普惠金融、财富管理、互联网金融等多个领域,目前已经在182个城市(含香港)和62个农村地区建立起强大的全国协同服务网络,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普惠金融与财富管理服务。
宜信公司用9年的时间成为了P2P行业的龙头企业,员工从几千人猛增到4万人,在发展的过程中宜信是如何做好风控,保障客户资金安全的?作为宜信公司的掌舵人,唐宁对刚步入这个行业的云南企业又有哪些倾授的经验?
用大数据做风控
“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金融,金融的本质是经营风险。”唐宁说,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金融云等让宜信在内的企业,风控技术有了不断提升,“咱们用户每年的融资成本都在下降,我们今天可以做到最快数十秒批复”。
那么,有了大数据之后,如何找到数据点之间的关联?如何通过大数据技术真正做好客户画像、真正满足客户需求,做好风控?
对此,宜信的经验是,建立一只全球顶级的大数据技术团队,“我们所建设的宜信大数据金融云平台,旨在为包括农户在内的广大客户提供金融能力的输出服务,这包括实时授信、反欺诈、贷中贷后管理、精准获客、个性化产品定制和推荐、资产配置。”唐宁介绍说。
宜信的数据有四个来源,一是宜信每天、每时刻都在虚拟体系之中抓取信息,在抓到后建立知识图谱;二是其从合作伙伴处获取的数据;三是客户授权的数据;四是宜信过去服务过的200万小微、工薪农户,以及千万级申请了但是没有被批准的申请人的数据。
“我们通过强大的大数据分析整理,建立知识图谱,更好地刻画用户画像。”唐宁说,未来普惠金融可以把大数据技术运用到包括小微企业、农户等等各类客户的方方面面,多个产品和服务中去,这些技术代表了行业发展的方向。
时间是实力的见证
回顾宜信的发展历程,其2006年开始与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合作,提供分期借款服务。从2008年、2009年开始就把客户群扩展到工薪阶层。
2010、2011年以后,宜信的农村商业借贷业务(今宜信农商贷)开始进入农村市场,在西部的甘肃、青海、内蒙、云南、四川等地建立了自己在县域领域的网点,帮助当地的农户去贷款,用于发展生产等目的。
“我们所从事的行业和工作,就是一个管理风险的业务,不可能说P2P完全没有风险。因为金融本身就是依靠风险来获得收益的,所以最主要的关键在于把风险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上。”
唐宁说,包括云南在内的中国西南地区,农用地和土地相关资源非常丰富,市场需求巨大。他认为互联网金融是手段,最终还是要为广大的农民和小微企业主提供从资金到服务的帮扶。
“这个过程很漫长,宜信公司已经在云南等地开展包括农商贷等业务,未来将深耕于此,希望能为更多的农民提供帮助,为行业提供借鉴。”
记者倪瑗摄影报道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