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各地动态 

地安门外大街建筑“限高”:将不超两层

时间:2014-08-13 来源:甘道阳 责编:

  昨天,记者从西城区环境办获悉,地安门外大街沿线街道、门楼、牌匾、胡同等都将按清末民初时的旧貌进行修缮,周边楼层高度不超两层。

  2012年起,西城区对文保区开展了整治提升工程,包括街面美化,如建筑物外立面、胡同、牌坊门楼整治、架空线入地、新增改建绿地等,大部分工程现已完工。

  目前,地安门外大街沿线正进行景观提升工程,街道、门楼、牌匾、胡同等都将按清末民初时的旧貌修缮,高层建筑将降低“身高”,楼层高度不超两层。据悉,大街沿线超出两层的建筑较少,超出部分并不高。对于建筑超高部分,将予以拆除“削层”。专家建议,不要超过鼓楼高度,白塔寺药店、地安门百货等都已改完。全区计划先从地安门外大街进行试点,之后在什刹海周边推广。

  西城环境建设围绕APEC会议和国庆65周年环境保障进行系列“大动作”。整治完成后,全区环境质量将高于奥运标准。

  >>相关

  雁翅楼十一前竣工

  京华时报讯(记者文静)昨天,记者从西城区了解到,复建的地安门雁翅楼拟于“十一”前完工,目前主体工程已完工,初露容颜。雁翅楼于60年前被彻底拆除,去年开工复建。

  据悉,复建的雁翅楼路口东侧有4间房、西侧有10间房。整个建筑面积1041平方米。雁翅楼与地安门同时始建于1420年。原雁翅楼建筑造型别致,两栋二层砖混建筑,面宽各13间,黄琉璃瓦覆顶,远观好似大雁张开的一对翅膀,故此得名。

  雁翅楼原为清政府内务府满、蒙、汉三旗公署,1924年驱逐末代皇帝出宫时,部分太监曾栖于此楼。

  民国初期,为便利交通,地安门东西两侧城墙被拆。1954年起,为疏导交通,将地安门及雁翅楼一并拆除。从此,京城北中轴线上具有500多年历史的著名景观彻底消失。此前,西城区在街巷环境整治过程中,发现了雁翅楼遗存。(记者 文静)

相关阅读

2021年11月9日—15日,由中国经营报社主办,中经未来承办的2021(第十九届)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周圆满[详细]
美国医疗保险和公共医疗补助服务中心(CMS)公布的2020年度住院病人预支付系统(IPPS)的实施方案。该方案对院内抗生[详细]
NFT+DeFi+DAO,当这些炙手可热的概念都实现在一个已经可以落地的MeshBox项目里时,可以想象的火爆场面便是:[详细]
12月27日,选手们进行骆驼选美。当日,2020年鄂温克冬季马赛暨游牧文化体验季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举行。中[详细]
当地时间2020年12月21日,越南河内,圣诞节临近,河内节日气氛浓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