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过去的2016年,可以说是新世纪进入第二个十年以来世界局势发展最为独特的一年,世界政治经济形势风起云涌:英国公投脱欧,首相卡梅伦辞职;美国大选,特朗普成为第45任美国总统。世界局势变化的同时,作为全球领先的国际性新闻和商业周刊《经济学人》订阅量却明显上升,这背后会意味着什么?11月30日在北京大学,《经济学人》执行主编Daniel Franklin对话财新传媒总编辑胡舒立,从传媒人的角度深度探讨了世界格局变化如何刺激媒体销量的逆势增长。
政治发展促进媒体销量的深层原因
纵观2016年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大盘,英国公投脱欧和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两大事件勾勒出了世界格局发展的最主要色彩,见证过许多历史政治事件发生的Daniel认为,这些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直接刺激了人们对于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和焦虑,于是更多人迫切的想要了解世界的发展与变化,而《经济学人》作为最知名的全球发行杂志之一,传阅了200多个国家,甚至连马云,比尔盖茨,奥巴马,巴菲特等各个行业中的领袖人物都是它的忠实读者。近年来,《经济学人》销量的明显提升也意味着人们对政治和经济时事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了。
戏剧化的政治局势变化是否意味着反全球化浪潮来临
英国公投脱欧对大多数观察者而言是个意外,这个被称为欧洲半个多世纪以来一体化刹车乃至倒退的标志性事件,也被看做反全球化的一个代表案例。另一个案例则是代表美国国内反全球化声音的特朗普,他明确反对TPP和自由贸易协定,并表示会对一些美国现在的主要贸易伙伴如中国和墨西哥征收高关税以促进美国国内工业和就业增长,这可能会极大地改变在新自由主义轨道上运行了几十年的世界经济体系,在短期内造成世界经贸格局的大幅度变动。
面对这样的政治经济形势,财新传媒总编辑胡舒立向Daniel问道:“一夜之间,全球化的另一面到来,人们不再坚信全球一体化,而这一共识在数十年间是和平和发展的基石。经济学家们为何没能预测到反全球化情绪的爆发?” Daniel指出:“世界变化如此之快,有许多人感到不适,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平等受益,全球化的受益者更多是特权者,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扰乱了人们的生活,因此选民们就抓住机会‘叫停’。”
世界政治局势变化对中国海外投资的影响
Forbes 的报道中曾这样描述中国海外投资的影响:“中国投资的增长正在从字面意义上改变西海岸的地平线。”这正是中国投资者们的现状:越来越多的国内高净值人群为了规避风险,开拓资产增值新渠道,纷纷将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场。
胡舒立问Daniel对此的看法,Daniel回答道:“今后英美可能会对中国投资有更多的监管,新兴国家也许会稍有不同,但中国政府和公司在选择海外投资项目时,对当地的政治环境要了解清楚并且应比以往更加谨慎。”
这场东方与西方的新闻界智慧交流的尖峰对谈持续了将近两个小时,超过300人参加,在对话环节,Daniel Franklin与胡舒立还就政治、商业、金融、科学及技术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这也正是《经济学人》自1843年创刊以来一直的坚持:不仅是新闻内容的呈现,更是客观的观点、独创的洞察力以及对全世界经济和政治自由的拥护。面对风云叵测的世界局势,《经济学人》在中国推出的《经济学人·全球商业论坛》中英双语APP也将同样坚持为中国读者呈现全球视角的深度分析,并鼓励中国的读者客观地思考中国和全球重大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