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业资讯 

2017年,鱼龙混杂的VR产业风口在哪里

时间:2017-01-06 来源:未知 责编:
   

       暴发户心态下的VR创业者们
 
       2016已疾驰而去, 2017的路标正向后飞速掠过。在这条创业者们蜂拥而至的高速公路上,每时每刻都涌动着全新的机遇,又暗含了危机四伏的风险。
 
       万事开头难,这句俗语十分恰当地形容了仍处起步阶段的国内VR行业。新年带来的不只有团圆与庆贺,对于仍在VR领域摸爬滚打的创业者来说,许多人并没有因为2017年春节的临近而产生丝毫喜悦。
 
       去年中旬,Oculus,HTC Vive,PSVR等重量级VR产品的问世,标志着VR行业浮躁泡沫的迅速消融,资本寒冬随之而来。有关VR的投资数量同比锐减70%,这让无数公司顷刻间处于现金储备大幅缩减、资金链断裂的危崖之上。如果创业者无法在夹缝中寻找到适合团队发展的立足点,那么公司坚持一周,或是一个月,并无任何区别,终究还是会被资本寒冬裹挟而来的暴风雪迅速掩埋。
 
       资本寒冬,意味着资本持有者的态度正趋于理性,经过近半年的狂热,VR资本市场逐渐摒弃虚无缥缈的炒作概念,更加关注创业角度、公司技术实力、以及团队的执行力。众多创业者们同样开始在垂直领域内深耕细作,将游击战转变为持久战。
 
       但即便如此,仍有大量怀着暴发户心态的创业者,试图在VR领域尚未建立有效行业准则的空档期分羹走人。这种粗制滥造、迅速变现的行为,使许多种子用户对虚拟现实技术产生怀疑,为产业起步带来巨大伤害。
 
       其中鱼龙混杂最明显的聚集地,莫过于VR眼镜本身。去年年初,“虚拟现实”四个字以病毒式的扩张迅速为众人所知,这也使投机者们嗅到了金钱的味道。一时间,做移动电源的、做手表的、做手机的、甚至做玩具的,都纷纷加入混战,增设VR产线。
 
       直到现在,淘宝搜索VR眼镜,售价在10元人民币上下的劣质产品销量仍高达几千上万。此类产品,与其美其名曰VR眼镜,不如说是一块贴在眼皮上的遮光板。这使得国内真正有潜力的VR制造商受到了严重抑制,劣币驱逐良币的经济学铁律体现得淋漓尽致。
 
       VR内容方面,厂商所能提供的资源同样寥寥无几。优质内容过于稀缺,单靠播放器看视频、看电影,无法发挥虚拟现实主打沉浸感与互动感的特性。
 
       有些创业者进行了与众不同的尝试,如RGBVR公司推出的一款名为“小花秀”的3D直播app,创业者试图将VR元素引入网络直播,以VR+直播跨界切入,将语音输入功能、提高用户与主播的互动性作为卖点,不失为一种方向可行的试探。
 
 
       移动VR的酝酿与爆发
 
       2016年,是VR行业被迅速普及与推广的一年,这使媒体常将2016年视为VR行业的“元年”或“井喷年”。井喷代表百家争鸣,但同样也意味着无序与混乱。
 
       一个新兴行业成熟的标志,在于其从无序向有序过度,从鱼龙混杂向垂直细分过度。VR行业同样如此,2016资本泡沫已破,2017注定是行业规则逐渐完善的一年。
 
       在领域细分的趋势下,笔者认为移动VR将成为本年度不容忽视的巨大力量。
 
       VR设备按使用场景可分两类:PC VR与移动VR。PC VR的典型代表如Oculus Rift、HTC VIVE,它们的特点是需要一台超高配置的电脑,再加上VR设备本身,想要拥有属于自己的沉浸式VR体验,至少要花费上万元人民币。除了对VR有执着需求的极客外,想让普通用户敞开腰包,难度可想而知。
 
       相比之下,移动VR更易让人接受。两年前,谷歌推出了第一款移动VR眼镜Cardboard盒子,为移动VR的探索吹响了上半场比赛的哨音。自此之后,不论诸如谷歌的行业巨头,还是剑走偏锋的小型创业团队,都从未停止对移动VR的研究。
 
       国内移动VR领域尚未爆发的主要原因,在于VR设备质量的良莠不齐以及压低价格的恶性竞争。2016年的行业洗牌,让粗制滥造的VR生产商大幅缩减,这使得2017有可能成为移动VR的拐点。
 
       谷歌公司首先做出了行动。两个月前,谷歌推出VR虚拟现实平台:Daydream VR。用户只要拥有安卓智能手机以及一架说得过去的VR眼镜,在遵循Daydream VR统一标准的前提下,即可在平台中畅游各类应用。谷歌此举,目的与google play相同,是希望搭建基于安卓手机的应用生态系统。这对于国内移动VR的推动与完善指明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

               

       谷歌发力于平台端,不少行业巨头同样在手机硬件端投入巨大精力。骁龙、ARM等国际芯片巨头厂商对其高刷新率、低延迟等技术攻关下了血本,在数月内,更适宜移动VR体验的手机硬件将迎来全面升级。VR 游戏主要引擎提供商之一,Unity公司的CEO John Riccitiello也在一个月前的会谈上表示,团队将继续向VR领域倾斜更多资源。
 
       国外巨头频频出招,国内企业同样不甘落后。三周前,小米公司推出适配于移动手机端的VR眼镜及体感手柄,价格十分亲民。华为、OPPO、VIVO等国内厂商纷纷跟进,均在近期推出大众化VR设备,先行培养用户使用习惯,降低移动VR门槛。
 
       优质的移动VR体验离不开高分辨率的屏幕。2K逐渐成为市场主流标配,4K屏幕即将全面铺开。三星将在今年4月份推出搭载4K屏幕的高分辨率手机,索尼及各大手机制造商也陆续公布4K屏手机发布计划。
 
       针对移动VR的双目摄像头,在2017年也将得到进一步普及。传统的单目摄像头易受环境光照影响,图像还原程度有限,而双目结构则并无此问题。其抗环境干扰能力、沉浸感、以及还原的图像质量均比单目摄像头有更优秀的表现。双目摄像头更接近人类的双眼,通过两幅图像的视差计算来确定距离,这使得其拍摄图像的立体效果及细节十分出色,是提高移动VR产品用户粘性及活跃度的重要硬件支撑。
 
 
       VR直播垂直细分下的异军突起
 
      由于移动VR本身对于硬件配套设施的局限性,其并不适合高投入的大型游戏场景,而更适合于体验视频内容,但视频内容的匮乏,以及影视剧资源的供不应求始终是VR视频领域的硬伤。
 
      这为前文提到的诸如小花秀app等VR直播平台带来了机会。在“快速弥补内容缺失”这一顽疾之下,VR直播无异于一剂妙手回春的良药——
 
      直播,属于典型的PUGC模式,即“专业用户生产内容”。小花秀平台只起监管与推广作用,而观众所获取的内容均由主播产生,用户同时承担制造内容与获取内容的双重任务,形成完整商业闭环。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VR行业内容稀缺的通病,这也使得小花秀成为了目前行业具备完整用户交互体验的应用之一。
 
       小花秀app做了两手准备。第一,以优质的直播互动内容为基础口碑,留存活跃用户,增大用户保有量,实现“路转粉”式的自然增长;第二,与硬件厂商合作,诸如暴风魔镜、大朋一体机、小米VR、华为VR等,在设备出厂前的硬件内置,如Nibiru系统中预置小花秀app,让用户使用时长及频率大幅提升,培养用户习惯。此外,暴风魔镜pro、橙子VR等第三方应用平台app中,也可见到小花秀的身影。
           
 

       许多人都对VR有误解,认为戴上VR眼镜就是虚拟现实的全部,实际并非如此。纯全景式的VR体验,如观看360度静态图片,这些并不能称为VR,真正的VR一定要有身临其境的沉浸感与互动。VR直播中,观众与主播间的互动,便是其中之一。用户可以与主播沟通,主播也可以根据用户反馈做出实时调整。
 
       当然,VR直播的玩法绝非止步于此。虚拟场景的搭建,让主播与观众摆脱电脑屏幕与鼠标的束缚。在触手可及的未来,随着虚拟场景的丰富,直播将可以在丛林、海洋甚至外太空的虚拟场景中进行。直播也不再局限于主播表演、观众收看的“讲台---课桌”形式,而会向多人互动方向发展,观众互相间也会有紧密的互动娱乐。
 
       独特的互动模式,使VR直播在移动VR领域的优势不言而喻。
 
 
      得用户者得天下,目前用户对于VR设备的购买仍以观望为主,这也使得价格亲民、附加成本低的移动VR成为了“尝鲜”的首选。而尝鲜过后,更加关键的用户留存率,则取决于生产商提供的内容。在这一点上,以小花秀app为代表的VR直播,通过PUGC模式成功解决了内容产出的痛点。
 
       2017年,是VR全面铺开的一年,竞争将进入白热化阶段。VR直播领域的细分蓝海下又将掀起怎样的水花,仍有待时间的检验。

相关阅读

冲劲儿,可能是陈梦、周冠宇赛场获胜后的酣畅;韧劲儿,可能是罗振宇、刘擎、倪萍工作破局后的欣慰;好劲儿,更可能是杨丽萍、陈[详细]
有人在越过山丘,保持冲劲儿;有人在寻找最优解,不减韧劲儿;有人在走少数人的路,选择好劲儿……[详细]
近日,舍得酒业(SH600702)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内,舍得酒业实现营业收入15 76亿元,环比增长75[详细]
4月25日盘后晚间,舍得酒业股份有限公司(SH600702,以下简称舍得酒业)披露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一季报显示,去[详细]
出游正当时,购车享豪礼。五一黄金周将至,捷途汽车限时开启捷途五一抢购节及捷途山海五一抢购节双主题促销活动,首购用户可享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