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佲家】酱釉瓷是中国古代高温颜色釉品种之一,虽然酱釉瓷器的辉煌早已在金戈铁马、漫漫狼烟中渐渐淡去,但这一具有特殊美感的瓷器品种,并没有消失在历史记忆的长河中,而是以收藏品的身份重新展示着它的灿烂历程。
闫女士的酱釉碗,广口,口沿微敛,腹壁斜收于玉环形足,碗内部施釉较特别,釉不到底,底部中央有一个圆形酱釉,外部釉水半施,近足无釉,圈足较高,素面无纹饰。藏品造型规整,从造型上看,此酱釉瓷器并非完全受原料条件的限制,实际上,其制作是从实际功用出发,同时兼顾艺术审美的要求,做到线条优美,收放有致,因此将宋瓷所独具的细腻与优美表达得淋漓尽致,极具收藏价值。
藏品釉色莹润凝重,釉光熠熠动人,是一件极其难得的宋代晚期的精品,有着厚重历史的酱釉碗,历经千年依然保存完好,风采迷人,使用痕迹明显,极为难得。对于收藏人来说,收藏一些心仪的古碗,也有很深的寓意,表示生活有饭吃,有自己的饭碗,可以传给子孙,表示后代有吃有喝,溢满了祝福。
酱釉,是釉色为酱色、褐红色、赭色、柿红色的瓷器的通称。酱釉瓷器是在青瓷基础上出现的,它的呈色是釉料中含有较多的氧化亚铁决定的。当釉料含氧化亚铁达到5%左右时,釉呈米黄色;氧化亚铁为8%左右,为赤褐色、暗褐色;如果烧成温度比烧黑瓷高30-50度,釉色就成为酱褐色、芝麻酱色,而且稳定精美。酱釉瓷和黑瓷工艺原理基本一样,只是要求有较高的温度。
酱釉也叫单色釉。单色釉瓷器胎体优雅、流畅,釉色纯正、明快,其不浮、不嚣、不靡、不媚,与彩釉瓷器相比,浑然天成、素雅淡净,是公认的陶瓷制品中的“大家闺秀”。在唐代以前,中国瓷器以单色釉为主,不过从艺术角度来说,这一大段时间瓷器的造型、色彩较为拙朴实用,多和现代人的审美观有距离,具有较高收藏价值的单色釉瓷器出在宋元和明清两个时期。
在国际收藏市场中,单色釉符合西方现代美学中的极简主义、色块理论等对造型和色彩的纯粹追求,备受海外藏家喜爱。据了解,单色釉瓷器的收藏在晚清民国就已经成为潮流。如今,随着中国内地藏家购买力的上升,近年欧美、日本乃至中国港台地区藏家出手的单色釉瓷器也出现了回流内地的现象。从目前市场情况看,宋代单色釉瓷器无疑是单色釉瓷器市场的主力,极具收藏价值。
若您想收藏闫女士的酱釉碗,欢迎拨打下方热线咨询广州佲家。
文章及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佲家传媒受持宝人委托而发布(非佲家传媒之观点)。凡本文章注明“来源:XXX(非佲家传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佲家传媒联系的,请发邮件至2670519649@qq.com邮箱,或者致电4001014797,官网http://www.mingj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