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派两会记者 张漫游 北京报道“在金融监管协调方面,呼吁将技术风险防范也纳入协调监管中,是因为如果遇到了大的技术风险,只靠证券行业和或证券公司本身,可能是力不从心。”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监会信息中心主任张野在接受《中国经营报(博客,微博)》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3月5日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强化金融监管统筹协调。
张野在3月6日上午的小组会议上表示,混业经营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因此加强金融监管协调很重要。他建议把技术风险防范也纳入金融监管协调中,从金融风险防范层面加强技术风险防范协调,使得技术系统安全运行,为金融领域的整体安全提供基础的技术保障。
张野表示,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兴起,在给金融机构带来新的活力和技术支撑动力的同时,也放大了已经存在的技术风险。张野认为,一旦离不开计算机系统,就把很多风险也集中在上面,对IT系统依赖越多,面临的风险也越大。
“技术系统虽然看起来效率高、能力强,但它也很脆弱,设备故障、软件故障、黑客攻击、误操作等都可能造成技术系统崩溃,一旦崩溃,可能引发流动性风险、交易公平性风险等等。”张野如是说。
不过,在谈及金融风险时,张野认为,从这三个方面可以看出,股市本身风险有所缓解,内在稳定性明显提升,抵御风险能力显著增强。
其一,杠杆资金规模下降。2017年末,股市杠杆资金规模是1.9万亿元,较2015年6月最高规模下降了60%。其中,融资融券余额由2.27万亿降至1万亿。
其二,市场估值水平合理回归。2017年末,A股动态市盈率较2016年初下降20%。市盈率处在合理水平。
其三,上市公司结构进一步优化。两年来,667家中小企业按照明显低于二级市场23倍左右的市盈率完成IPO,融资3820亿元,融资企业数量和金额都居于全球前列。且这些公司中80%为高新企业。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