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宏观经济 

消费者吐槽“越来越不喜欢屈臣氏了”,为什么?

时间:2018-07-23 来源:未知 责编:

  中新经纬客户端7月23日电(闫淑鑫)“如果不是商场里很少有卖水的便利店,我估计一年都想不起来去逛一下屈臣氏。”近日,家住北京的冯女士对中新经纬如是说。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前,冯女士也曾是屈臣氏的忠实用户,经常在这里选购化妆品。而如今,这家有着百余年历史的化妆品零售老店,竟在她这里沦落为了一个不得已而选择的购水渠道。

  事实上,不仅是冯女士,中新经纬接触到的多位消费者也纷纷吐槽:越来越不喜欢屈臣氏了。

  屈臣氏到底怎么了?

屈臣氏门店 中新经纬闫淑鑫 摄
屈臣氏门店 中新经纬闫淑鑫 摄

  饱受消费者诟病

  中新经纬了解到,致使冯女士不再喜欢屈臣氏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爱上了网购和代购,二是讨厌屈臣氏的BA(指商场里化妆品专柜的美容顾问,俗称导购)。

  “屈臣氏的BA会不停地向你推荐各种产品,很烦。”冯女士说。

  在北京上班的90后女孩莎莎也有同感,“从进门开始,导购就一直在你身边叽叽喳喳推销各种产品,你只有不停地说"不需要",才能顺利完成一次购物。这种体验太差了,一点自主空间都没有。”

  而在李女士看来,最让人难以忍受的,不是导购的“叽叽喳喳”,而是她们一点也不专业,“就只是一味向你推荐一堆不知名的高价产品,根本不考虑你的皮肤究竟适不适合。”

  据了解,屈臣氏的导购还曾因此引起网友共愤。去年,一篇名为《我的人生还轮不到屈臣氏的导购指指点点》的文章,让无数网友产生了共鸣,甚至还在微博上发起了#屈臣氏,请取消导购#的热门话题讨论,浏览数高达44万。

  中新经纬从屈臣氏某门店的一位工作人员口中获悉,店里的导购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厂家(即各个品牌)的,一部分是屈臣氏自己的,而这其中,既有正式员工,也有临时员工。值得注意的是,在与中新经纬交谈的过程中,该工作人员一直称这些导购为“促销员”。

  事实上,除了导购不讨喜外,屈臣氏在商品价格上也是频遭网友吐槽:一样的商品,却比超市卖的贵多了!

网友对于屈臣氏的吐槽 <br><!--hou1tihuan--><br><br><!--hou1tihuan--><br><br><!--hou1tihuan--><STRONG><!--hou1tihuan--></STRONG><br><br><!--hou1tihuan--><br><br><!--hou1tihuan--><br><br><!--hou1tihuan--><br><br><!--hou1tihuan--><br><br><!--hou1tihuan--><br><br><!--hou1tihuan--><br><br><!--hou1tihuan--></DIV><DIV align=center><table border=1 align=center><TBODY><TR><TD><DIV align=center><IMG src=
  莎莎也遇到过这种问题。她说,自己曾在屈臣氏买过一瓶某品牌的发膜,后来无意间发现,同样的价钱可以在家附近的超市里买到两瓶。“而且,感觉屈臣氏已经沦落为了"三无产品"聚集地,好多品牌都没听过。”[page]分页标题[/page]

  莎莎感慨道,已经记不起上次去屈臣氏是什么时候了。

  店铺销售额持续下滑

  屈臣氏是一家名副其实的百年老店。
屈臣氏门店 中新经纬闫淑鑫 摄

  1828年,一家名为“广东大药房”的店面于广州沙面开业,主营本地生产或进口医药及个人护理产品,随后迁移到香港创办连锁药房,并于1871年正式更名为“屈臣氏”。1963年,屈臣氏被李嘉诚名下的和记黄埔收购,并由此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1989年,中国第一家屈臣氏个人用品商店在北京开业,带有鲜明“个人护理”烙印的它在当时几乎没有同类竞争者,曾一度占据了中国保健及美容产品的零售市场。

  随着在国内一二线城市的成功布局,快速扩张、不断开新店成了屈臣氏的战略布局。中新经纬梳理发现,截至2017年年底,屈臣氏中国区店铺数量已达3271家。

  虽然屈臣氏仍在持续扩张,但店铺销售额却持续下滑。2016年,屈臣氏中国区的营业收入首次出现了负增长。屈臣氏母公司长江和记实业公司发布的财报显示,2016年屈臣氏中国区营业收入为209.14亿港元,较2015年下滑4%,店铺销售额同比下滑约10.1%。

  2017年,在门店调整、改造与重新布局等一系列措施下,屈臣氏中国区录得营业收入217.83亿元,同比增长4%,但店铺销售额却依然较上年同期下滑4.3%。

  对此,日化行业专家冯建军分析,随着消费商业生态环境的改变,化妆品领域的消费主力正在向95后、甚至更年轻的群体转移,而以丝芙兰为代表的高端化妆品店对于这部分群体会更加有吸引力,它们的出现及快速扩张,在一定程度上对屈臣氏的业绩造成了冲击。

  丝芙兰门店 中新经纬闫淑鑫 摄

  不过,在著名战略定位专家、九德定位咨询公司创始人徐雄俊看来,丝芙兰等高端化妆品店的出现,的确在一定程度对屈臣氏在国内的发展带来了影响,但这并不是其业绩下滑的核心原因。

  “丝芙兰与屈臣氏的定位不同,二者的目标受众也会有所不一样。屈臣氏之所以开始在中国走"下坡路",主要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是电商的冲击;另一方面是同类门店的增多,比如万宁、娇兰佳人等。”徐雄俊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如是说。

  他指出,中国化妆品行业早已进入电商时代,京东、天猫等综合性电商,以及聚美优品、乐蜂网等业内垂直电商的出现,给线下门店带来了严重冲击。
屈臣氏门店 中新经纬闫淑鑫 摄
  “而这个时候,屈臣氏仍在不断地增加店面数量,错过了电商发展的最佳时期。如今,屈臣氏再想在线上有所突破,已经有点晚了,很难与京东、天猫以及一些垂直电商去抗衡。”徐雄俊表示。

  万宁门店 中新经纬闫淑鑫 摄

  试水新零售能否扭转业绩颓势?

  为了扭转业绩颓势,屈臣氏正在频繁地做一些新的尝试。

[page]分页标题[/page]

相关阅读

春山可望觅心安,焕发心灵新光彩——访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心理专家贾茗寓贾茗寓,是国家首批心理咨询师,[详细]
在西方文明发源地——希腊召开一场白酒的新品发布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当地时间9月19日,以与世界[详细]
以前种一口牙要一辆车,现在政策落地了,能让老百姓种得起牙,种的好牙了,还能享受免费的种牙保险。一位来泰康拜博口腔治疗张阿[详细]
最新出炉!舍得老酒价值全息释义一瓶舍得老酒蕴含着哪些要素?舍得酒业用一则生态故事大片给出了精准答案。10月23日,舍得酒[详细]
11月6日上午,由山西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省投资促进局联合主办,山西省民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