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业资讯 

畅通物资保供“动脉”,让民生保障“不失温”

时间:2022-04-29 来源: 责编: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评论员田晨旭

  重点保供企业启动24小时不间断备货机制;一些商超门店延长营业时间,实现自然闭店;设立配送小哥白名单机制,在疫情防控总体要求下,帮助生鲜电商企业解决配送人员弹窗问题……为解决因疫情导致的物资保供问题,北京市有关部门积极打出“组合拳”,千方百计保障生活必需品供应,尽全力畅通物资保供“动脉”。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疫情影响之下,百姓“有得吃”“吃得放心”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北京以底线思维“组合拳”畅通物资保供“动脉”,启示战疫如何做到民生保障“不失温”,让“动态清零”更有底气,让“人民至上”充分彰显。

  首先,要夯实“有得送”的基础。在调动行政资源的同时,应积极引导市场力量,协调本地与外地生活物资,提高相关市场、商超的备货量,做好长期应对准备。与此同时,要严把食品安全关,确保物资有量亦有质,坚决杜绝假冒伪劣物资趁机流入市场,守护好百姓的生命健康安全。

  其次,要打通物流环节梗阻,确保生活物资“送得到”。“居民出不来”“物资进不去”是配送难的重要原因。有关部门应积极搭建畅通的物流体系,打通生产地、市场、商超、社区之间的物流渠道。在符合疫情防控总体要求的前提下,为配货司机、快递小哥、外卖小哥等建立白名单机制,让“动脉”中的“红细胞”充分发挥保供作用。

4月26日,在北京市朝阳区广和里西路一小区(防控区内)门口,快递员在整理货品准备投递。新华社记者彭子洋摄

  值得警惕的是,少数人炒作物资焦虑、制造恐慌、哄抬物价。对此,有关部门在做好物资保障工作同时,应严厉打击扰乱市场行为,引导大众理性购物、合理储备,维持好市场秩序。此外,相关机构还应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安抚公众情绪,避免物资市场价格“大起大落”。

  当前,我国多地仍面临着复杂严峻的疫情形势,对做好民生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做好“极限”准备,构建高效保供体系,提升物资保供能力,才能在关键时刻用得上,让战疫无“后顾之忧”,早日赢得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胜利。 

相关阅读

中式九球,未来已来!5月22日,北京昌平2024-2025利百文台尼独牙传奇中式九球国际巡回赛全球总决赛,在北京昌平盛大[详细]
随着标准化商业步入深水区,非标商业日益崛起,2025非标商业主理人发展大会以"另起一行"的破局姿态[详细]
5月17-25日,广东佛山顺德ALSO,高端AI科技家电品牌COLMO将携手非标商业主理人发展大会(第二届),共同打造一[详细]
 · 随着当前进入电动化、智能化时代,面对千差万别的海外环境、多元化的用户需求,安全必须与时俱进,奇瑞的目[详细]
5月13日,奇瑞汽车安全之夜将在芜湖奇瑞碰撞安全试验室盛大召开。本次安全之夜是奇瑞汽车继智能之夜、混动之夜之后的第三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