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业资讯 

甘肃逾两成面积建233个自然保护地 持续巩固祁连山整治成效

时间:2022-05-26 来源: 责编:

  中新网兰州5月26日电 (记者 杨娜)甘肃省生态环境厅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张如海26日表示,甘肃已建立233个自然保护地,总面积约占全省面积的23.45%。为确保自然保护地发挥生态功能,甘肃持续巩固祁连山整治成效,推动祁连山保护由“大治”转向“长治”。

2022年3月下旬,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迎来场春雪,祁连山雪后美不胜收。(资料图) 武雪峰 摄

  当日,甘肃省生态环境厅举行2022年第5次新闻发布会,张如海在发布会上通报,甘肃近年来采取有力举措,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了积极进展和阶段性成效。据统计,全省境内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1059种,约占全国脊椎动物总种数的13%。其中鸟类和哺乳类占比在全国位列较前,鸟类占比超过40%。

  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和大陆性季风气候、内陆干旱气候、高寒气候三大气候类型区的甘肃,是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黄河、长江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区和西北地区生物多样性集聚区。地貌类型复杂,气候类型多样,拥有除海洋外的全部陆地生态系统,孕育着极其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在全国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地位。

  为推进甘肃生物多样性保护,甘肃建立自然保护地,更加强保护地监管。相关部门推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推动“天空地”一体化多要素监测体系与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人员现场核查等技术手段相结合的测管协同机制落实,持续提升现代化监管能力。

2022年3月下旬,甘肃敦煌,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额雁等雁属鸟类在湿地栖息。(资料图) 王斌银 摄

  甘肃连续5年组织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工作,严肃查处自然保护区内违法违规问题,严格管控自然保护地范围内非生态活动,维护自然保护地生态安全,有效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

  甘肃还持续推动政策法规制度体系建设,为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坚实保障。开展全省生态保护红线科学评估,评估调整后的红线覆盖了甘肃省“三屏四区”重点生态功能区中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功能极重要的区域,将生态系统功能极重要和生态环境极敏感性评估结果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全面增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网络,筑牢了保护底线和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完)

相关阅读

冲劲儿,可能是陈梦、周冠宇赛场获胜后的酣畅;韧劲儿,可能是罗振宇、刘擎、倪萍工作破局后的欣慰;好劲儿,更可能是杨丽萍、陈[详细]
有人在越过山丘,保持冲劲儿;有人在寻找最优解,不减韧劲儿;有人在走少数人的路,选择好劲儿……[详细]
近日,舍得酒业(SH600702)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内,舍得酒业实现营业收入15 76亿元,环比增长75[详细]
4月25日盘后晚间,舍得酒业股份有限公司(SH600702,以下简称舍得酒业)披露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一季报显示,去[详细]
出游正当时,购车享豪礼。五一黄金周将至,捷途汽车限时开启捷途五一抢购节及捷途山海五一抢购节双主题促销活动,首购用户可享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