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5月28日电 (记者 高凯)“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经济学学科建设共同体”(以下简称“共同体”)成立仪式日前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据介绍,“共同体”的成立旨在贯彻《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布加勒斯特纲要》精神,落实做大做强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的倡议,促进联合会内资源共享,发挥高校学科优势。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刘利民当日在致辞中表示,中国人民大学携手北京大学、罗兰大学、萨格勒布大学等中国和中东欧高校,定能引领经济学领域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共享各方经济学科优质资源,共同探索高等教育如何服务于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有序发展,为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提供人才支撑。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在致辞中表示,作为“共同体”的牵头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愿意与罗兰大学等中东欧国家著名高等院校一起,坚持“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不断深化在理论研究、学术交流、科研合作等领域的务实合作,让中国—中东欧文化合作成果真正惠及人民,为各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持续提供有力助推。
匈牙利罗兰大学校长薄慕往表示,中国的经济奇迹表明,努力工作和创新可以有力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目前许多中东欧国家也处在经济转型期,正在不断探索做得更好、发展更快的途径。他坚信,“共同体”将提供一个独特的平台,让成员单位能够在经济学科领域交流思想,共同培养人才,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深化合作。
罗马尼亚蒂米什瓦拉西部大学副教授阿娜·克里斯蒂纳·尼古拉斯指出,面对当今的挑战,中国和中东欧国家都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承担更大责任,将挑战转化为机遇,深化彼此间多层次的国际合作,扩大教育交流沟通。展望未来,“共同体”的建设将大力推动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平台的搭建,这对于促进大学间师生交流,培养高层次、国际性的多学科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将极大推动经济学研究创新和产业发展。
当日,“共同体”发起单位共同签署并发布《“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经济学学科建设共同体”成立宣言》。宣言指出,“共同体”旨在通过搭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经济学科院校间的合作平台,充分发挥成员高校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整合与共享优势资源,助力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合作办学的深度合作,促进和深化人文交流,培养和凝聚友好交流的民间力量。
2021年12月,在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主办的“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第七次会议”上,受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秘书处委托,中国人民大学担任“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经济学学科建设共同体”牵头单位。目前共有7所中方高校和5所外方高校成为“共同体”发起单位,分别是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以及匈牙利罗兰大学、匈牙利卡尔文纽什大学、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大学、罗马尼亚蒂米什瓦拉西部大学、克罗地亚萨格勒布大学。(完)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