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融资本 

频提“货币政策精准有力”, 今年降息降准有无空间?-

时间:2023-03-07 来源: 责编:

图/IC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应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今年以来,货币政策精准有力频被提及,而这也是延续了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基调。日前,央行在2022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称,“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

对此,多位业内人士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在稳物价前提下,今年稳健的货币政策将保持合理的货币供给,释放长期流动性改善金融机构资金结构,以合理的信贷增长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不过,今年降息概率不大,降准则最快将在二季度迎来窗口期。同时,宏观货币政策精准发力之下,预计今年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发挥关键作用。

降准仍有空间,总量将保持合理适度

早在3月3日,“权威部门话开局”新闻发布会上,央行行长易纲表示,下一阶段,货币信贷的总量要适度,节奏要平稳。此外,用降准的办法来提供长期的流动性,支持实体经济,综合考虑还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

光大证券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认为,当前,我国经济恢复基础仍不牢固,货币政策在总量上仍须做好充足安排,但出于稳物价、稳预期、防风险等多重因素考虑,也要注重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避免出现“大开大合”的情况。

王一峰指出,随着经济复苏,政策逐步从“总量要够”到“总量适度”,从“靠前发力”到“节奏平稳”。后续大规模的信贷脉冲或难以出现,信用投放将开始控制节奏,避免出现显著的信贷脉冲,信贷增长的平滑度、稳定性、持续性将有所提升。他预计,今年一季度新增信贷9.5万亿-9.7万亿元左右,对应增速为11.2%左右。

针对降准,王一峰认为,现阶段信贷高增叠加理财回表垫高了存款基数,导致法准补缴规模较大,加上M0(流通中的现金)回流银行体系偏慢、存款在机构之间不均衡运动等因素,银行体系流动性正面临较大挤压。考虑到3月份涉及季末考核时点,银行体系贷款投放力度可能进一步有所提升,并对银行体系流动性造成进一步挤压,届时降准需求将有所加大,4月份可能“降准较为合适的时点。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亦认为,在稳物价前提下,今年稳健的货币政策将保持合理的货币供给,释放长期流动性改善金融机构资金结构,以合理的信贷增长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用好降准、再贷款等政策工具,今年必要时可能会小幅降准,但考虑到当前流动性相对充裕,在二季度或下半年降准的可能性相对大一些。

降息概率小,我国利率水平已达历史较低水平

在业内看来,今年我国降息的概率较低。

连平表示,自2018年至今的五年间我国持续处于降息周期,利率工具的操作空间持续压缩,当前我国利率水平已达历史较低水平,去年新发放的企业贷款平均利率已降至4.17%,较2018年下降了1.28个百分点。同时,主要发达国家将持续保持较高的利率水平,为有效兼顾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

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及,过去几年,我国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根据形势变化灵活把握政策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用好降准、再贷款等政策工具,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贷款平均利率较五年前下降1.5个百分点。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央行此前称货币政策要“坚持以我为主”、“统筹短期和长期”以及“统筹国际与国内”三个原则,保持正利率和向上的收益率曲线,不搞大水漫灌、不大收大放。由于今年“我国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经济循环将更为顺畅”,进一步降息的必要性降低。

在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看来,我国目前仍处于经济修复初期阶段,加之物价上涨压力可控,2023年货币政策加息升准的可能性也很小,货币政策整体上将切实体现稳字当头。

结构性货币政策如何有进有退?

王青认为,当前货币政策的基调是“精准有力”,除了隐含总量适度外,主要是指2023年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发挥关键作用。

所谓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是人民银行引导金融机构信贷投向,发挥精准滴灌、杠杆撬动作用的工具,通过提供再贷款或资金激励的方式,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特定领域和行业的信贷投放,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末,共存续碳减排支持工具、保交楼再贷款、科技创新再贷款、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等共15项结构性政策工具,余额约6.4万亿元。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发挥牵引和带动作用,由结构性货币政策带动金融机构后续的贷款。”王一峰认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强调了对于普惠金融等需要长期支持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结构性货币政策会给予较长期的、持续的支持。

央行副行长刘国强日前表示,央行将持续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进行评估,做好分类管理,做到有进有退,对一些需要长期支持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结构性货币政策会给予较长期的、持续的支持;对一些阶段性特征比较明显的工具,要及时退出,当然退出的时候也要注重“缓退坡”,不要急转弯。

连平指出,央行已明确提出要做好结构性工具的评估及分类管理工作,做到有进有退。他预计,未来交通运输、物流仓储业再贷款、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等阶段性特征明显的工具可能会逐步退出。此外,碳减排支持工具、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科技创新再贷款等工具可能会向绿色行业、科技创新、普惠金融等领域给予长期且稳定的金融支持。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姜樊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柳宝庆

相关阅读

备受期待的天猫双11开幕盛典于10月21日开启,作为年度最重要的电商消费盛事之一,天猫以一场烟花大秀成功吸引了大众的目光[详细]
当前,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大家都有一种感受:钱越来越难赚了。这反映出市场环境的复杂性和严峻性。越是艰难,越要学会打硬仗[详细]
当前,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大家都有一种感受:钱越来越难赚了。这反映出市场环境的复杂性和严峻性。越是艰难,越要学会打硬仗[详细]
【2024年4月17日,北京】一季度,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简称北京奔驰)接连迎来新的里程碑,全新长轴距插电式混合动力E[详细]
近日,武汉大学图书馆事件再次成为舆论的焦点。一名女生指控在图书馆内遭到本校男生的性骚扰,而涉事男生的母亲则首度发声,称男[详细]